這些時間名詞到底是幾點?
各位老師是否曾經被問過這樣的問題?
「老師,中午是幾點?」、「老師,六點是下午還是晚上?」或者你也覺得「我每天上午六點起床」這句話,不知怎的,就是有點怪。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夜裡」或「半夜」等這些時間名詞都是教材中出現過的,雖然不一定出現在同 一課,但當學生對這些時間名詞的掌握越來越多時,腦中自然而然就會建立起一個24小時的時間分配圖。這時候,上面的問題就會出現了。 我相信把這個問題拿去問10個人,至少可以得到兩種以上的答案。
為何如此呢?
這就要從「模糊理論」說起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控制論專家L. A. Zadeh (1965)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論,標誌著科學思想方法的劃 時代變革。從此,誕生了一系列的新興學科:模糊數學、模糊邏輯學、模糊語言學、模糊心理學、模糊修辭學等。
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人類在認識的過程中,把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形 成了概念。比如說「白雪」、「白馬」、「白紙」等可以抽象出「白」這個概念。不過,一個概念有它的內涵和外延。所謂的「模糊」, 就是指這個概念的外延具有不確定性,或者說它的外延是不清晰的。比如說「年輕」,究竟幾歲到幾歲算是年輕?(MBA智庫百科)這樣 的看法也適用於語言學。
研究模糊語言學的學者普遍認為,模糊性是人類自然語言中的客觀屬性,語言的模糊性是指對象類屬邊界不清晰和性態不確定的特性,時 間詞、顏色詞、味覺詞等都是很經典的例子。(陳治安,1996)。人們認為「時間」是連綿不斷的系統,以致對時間的劃分不明晰,這也 使得時間詞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像清晨、早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夜裡、凌晨等一天內的時間詞,在《現代漢語 辭典》中的解釋也有很大的模糊性。(蘇倩,2010)。不僅如此,何自然、陳新仁(2004)更指出,使用精確的表達不一定就是表達精確 的意思。
因為在語言交際中,人們對名詞性時間詞語的理解,表現出一種原型效應:語義的模糊性理解是其中的典型理解,語義的精確性理解是次 典型理解。(彭有明,2009)。
比如說:
1
B說的「八點」是一個精確的名詞性時間詞語,它在言語表達上是很精確的,但是在聽者的言語理解中未必也很精確。彭有明(2009)經 過了調查,有大約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八點前後十分鐘都算是八點到達,只有大約三成的受訪者認為一分鐘不多,一分鐘不少才算是八點。
這麼說來,文章一開始問的那些問題都不能回答了嗎?
其實不然,我們還是可以從語料、相關說明或我們主觀看法中,試著將那些時間名詞劃出大致的時間段。
「早上」和「上午」各是幾點?
《現代漢語辭典》解釋「早上」是早晨,大概是天將亮到八、九點鐘的那段時間。天亮的時間會隨著季節、地區而有所不同,以台灣來說, 大致落在五、六點間。那麼,「上午」呢?《現代漢語辭典》解釋「上午」是清晨到正午十二點的那段時間。如果僅就這兩個資料來看, 「上午」包括了「早上」。但是在使用上,「早上」真的只是指天將亮到八、九點的那段時間嗎?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2
3
4
5
6
從辭典的解釋到課本和網路的語料,我們可以發現「早上」和「上午」之間的界線非常模糊。但是,它們的起點都是天將亮的時候,而終 點都是十二點左右。雖然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向《現代漢語辭典》關於「早上」的時間段解釋,但也不能不承認這個模糊性。 「中午」是幾點?
《現代漢語辭典》解釋「中午」大概是白天十二點左右的時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解釋也是如此。但其實中午的時間段並沒有那麼窄,比如說:
7
8
9
根據例7-9可以發現,十一點到一點間的兩個小時,都可以被歸類於中午。當然,如果要更精確一些,兩本辭典中的解釋是可以採用的。
「下午」是幾點?
《現代漢語辭典》解釋「下午」大概是正午十二點到日落的時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解釋為「通常指從中午十二點以後到黃昏 以前的一段時間。」如果是這樣的解釋,那麼「下午十二點半」這樣的說法是可以接受的嗎?查詢語料之後,發現真的有!比如說:
10
11
那麼,日落時間大概是何時呢?以台灣來說,109年的日落時間預測最早大概會在五點零四分,最晚則到六點四十八分。因此下午大約是 正午十二點到七點前的時間。
「晚上」是幾點?
《現代漢語辭典》解釋「晚上」大概是指太陽落下以後到深夜以前的時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則解釋為日落以後。根據上述中台 灣的日落時間,那麼大概就是在七點以後到十一點間的那段時間了(至於為什麼是十一點,請見「半夜」的時間段切分敘述)。事實上, 將六點歸入晚上的也在所多有。比如:
12
13
甚至將五點歸入晚上的用法也有。不過搜尋以後發現,數量遠不及將六點歸入晚上的用法。所以,我們認為晚上大概是從六點到十一點之間。
「半夜」是幾點?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並沒有清楚地給出答案,但是給了我們一些線索。「半夜」的相似詞是「三更」、「夜半」。維基百科對「三更」的解釋是這樣的:
古代中國社會往往會使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等於現代計時單位裡的2小時。「更」這個計時單位把晚上七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平均 分為五更(等於現代計時單位裡的十個小時)。三更指子時,即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稱為夜半。
如果把這十個小時分成五更,那麼三更的確是位於中間,等於把夜分成了上半和下半,所以也叫「夜半」或「半夜」。那麼,半夜就是十 一點到第二天一點之間的兩個小時嗎?其實不一定。比如說:
14
15
16
17
18
例句14-17都是來自Yahoo,例句18則是《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第二課「半夜」的例句。當我們用Yahoo搜尋時,十點會出現「晚上」 以及「半夜」兩種說法,而三點則會出現「半夜」和「凌晨」兩種說法,其餘則大多數使用「半夜」。因此可以推測,半夜大概是十一點 到第二天兩點左右的時間。
綜合語料、教材與辭典等資料,我們可以將這些時間名詞大致做一個起迄時間的劃分。但是正如模糊語言學所說的,時間詞本身具有相當 的模糊性,這並非只在華語中出現,事實上很多語言都有這種模糊性存在。因此,下次意識到自己沒辦法將這些時間名詞做清楚的切分, 或者是學生質疑台灣人對這些時間名詞的時間段切分很不一致時,老師可以不必擔憂;當試著告訴學生「早上」、「上午」、「中午」、 「下午」、「晚上」、「夜裡」或「半夜」大概是幾點到幾點時也能有所憑據,因為這是自然語言的實際情況。
◎參考資料: (按拼音順序排列)
- 陳治安,〈模糊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外國語》,1996,第五期,頁29-34。
- 何自然、陳新仁(2004),《當代語用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呂叔湘、丁聲樹主編,《現代漢語辭典》,1978,商務印書館。
- 彭有明(2009),〈名詞性時間詞語理解的原型效應〉,《鄂州大學學報》,第16卷,第6期,頁63-66。
- 蘇倩,〈漢語時間詞及其模糊性〉,《綿陽師範大學學報》,2010,第29卷,第6期,頁77-79。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B%B4
- MBA智庫百科 https://wiki.mbalib.com/zh-tw/%E6%A8%A1%E7%B3%8A%E7%90%86%E8%AE%BA
- Yahoo!奇摩 https://tw.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