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喝法國酒喝得很好喝」哪裡錯?

這個問題十幾年前在學生的作業裡看到的。上課的時候,教了一堆,練習了一堆「台灣人說中文說得很快/媽媽做飯做得很好吃/李小姐寫中文字寫得很好看...」,結果派回去的作業卻出現了「 *我喝法國酒喝得很好喝」,頓時頭腦先出了「欸~~」的疑問,然後接下來有很多問題一一出現:

  1. 這個句子是錯的,但是錯在哪裡呢?
  2. 改了,明天學生一定會問,為什麼?
  3. 要改,又要怎麼改?直覺是「我覺得法國酒很好喝」,但是為什麼是用「我覺得~」而不是「V得很~」呢?

必須要處理這些,隔天上課才能順利下去。那時頭腦不停的運轉,不停地找語料、過濾、分類再思考。雖然現在輕描淡寫的,但華語老師們都知道,備課思考的過程永遠不簡單。最後總算有一些結果出來,而這些結果提升了教學效果,也減少學生誤用的情況。在這十幾年教學處理語法的過程,體驗到要讓教學順利有效,很重要的一點絕對是掌握該語法點的功能(或說核心意義)。

白話一點來說,得思考:
為什麼要使用這個語法?
或者,在什麼情境下使用這個語法。

若在教語法或句型前,抓出這個教學的核心,之後的引入活動、檢驗提問與運用活動都會有方向依循而順利設計出來。

很重要要再說一次,找出/抓出語法或句型的功能,才能幫助後面的提問與活動順利而且有效;若是提問與活動卡卡的、帶得不順,大部分的問題是出現在未能完全了解掌握語法功能。雖然這個步驟不見得在教學時都能處理得好,但是朝着正確的方向走,絕對能讓教學順暢一點。

為什麼「喝酒喝得很好喝」是錯的?

1. 「的功能

其功能是評論(教學時,不可這麼說,須轉換成學生能懂的方式),也就是評論自己或某人做某事做得怎麼樣。而且這個怎麼樣是必須透過做某件事情而有所影響主事者或受事者才能進入「V得很~」,否則只需要用「S覺得~」。

2. 造成好不好喝的原因

所以這個句子「 *我喝法國酒喝得很好喝」,因為好不好喝不會因為、也不是因為「喝」這個動作而有所影響,只是喝完後的感受,因此只能用「我覺得法國酒很好喝」。若是,把動詞「喝」換成「釀」句子就沒問題了「我釀法國酒釀得很好喝」;因為好不好喝是受到「釀」這個動作的影響,釀的技術好,就能釀得很好喝;若是「釀」的技術不好,就是釀得不好喝了。

3. 其他例句

我們再來看看「台灣人說中文說得很快/媽媽做飯做得很好吃/李小姐寫中文字寫得很好看」這些句子,很快是因為做「說」這個動作的速度而有的評論,很好吃是因為「做」的技術很好而來的,很好看是因為「寫」的技術很好而產生的。符合「得」的功能。

4. 能力還是感受

曾經也看過學生寫了「 *我寫中文字寫得很難」,一樣的問題,中文字很難不是因為「寫」產生出來的;寫不寫,中文字都很難,那是感受,因此得使用「我覺得中文字很難」。而原本「 *我寫中文字寫得很難」,透過「寫」這個動作可以產生的影響是「很快/很難看/手很酸」都是可以的。

找出最重要的部分,接下來的導入語法點,進行檢驗提問與設計問題就容易了。你會從哪個情境帶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