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簡單趨向補語「~上」、「~下」

佈咚發問

上一篇整理了「V上、V下」的所有結構,但是教學上需要的問題,加上補語「上/下」的語義不同呢?

「V上、V下」的結構整理清楚後,進一步就要解決教學上可能會碰到的問題:

1

怎麼幫學生了解並記憶這些看起來不像「上面/下面」的「上/下」?有沒有比較簡單有系統(道理?)的方式呢?能不能避免跟學生說「對不起,中文就這樣用,請記起來」。

2

為什麼要在動詞後面加“上”「上/下」,說『「寫名字」跟「寫上名字」、「寫下名字」』,有什麼差別呢?

3

為什麼有「閉上」,而沒有「開下」,補語「上/下」不對稱?

這問題我們借用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了解處理或許個不錯的方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及新的抽象事物與概念,是透過身體的經驗來認知、學習的;也就是說用我們身體已建構的結構或模式(意象圖示)來類比、類推、譬喻或延伸,去理解新事物。

從認知層次上看,譬喻是人類企圖理解與表現抽象概念的重要方式。兩種本來不相干的現象常可藉譬喻的運用構成新的認知關係, 而成為人類了解新事物、新現象的機制。

到底這些不同的「~上」是怎麼來的?

我們對於補語「上」的意象圖示是一種路徑的模式。某位移物從低處起點-->路徑-->高處終點。如下:從低處(起點)往高處位移,抵達終點。

從路徑圖示來看,補語「上」有兩個核心語義:一是從具體位移而來的「由低到高位移,並抵達終點」,二是位移完成後所形成位移物「接觸、附著」終點的情況。

一、由低往上位移,並抵達高處終點

補語「上」側重抵達終點的語義,跟其後接終點處所有關。這個從下到上抵達終點的終點,可以是指從具體處所/標的物到抽象的目標。一般來說,我們認為高處象徵努力追求的目標,目標也表示標準的量。詳細說明,如下:

1

V+「上」+具體處所/標的物(終點)

1

二樓/爬山頂/飛天空(終點-具體處所)

2

公車/搭高鐵/跟大家(標的物)

處所後能加上「來/去」,不能換成把字句。 此類是最具體的位移行為(位移物從起點--路徑--終點),學生最容易掌握,可以從這類做基礎往外延伸或者類比。

3

潮流/跟我的速度/步父親的後塵

4

大學/迷電動/愛不該愛的人

5

兩三句話/睡五個小時/貴好幾百塊

抵達的終點處所可延伸指涉抽象的目標與結果,甚至是以數量表示。而“目標/結果”隱含著努力向前的動力,非輕易能達到的目標,或出乎意料之外造成結果的語義。因此,常會與「終於」、「竟然/沒想到」、「希望/期待」共現,如:

6

經過幾年的努力和醞釀,我們終於步上軌道,並全心發展與音樂與相關事業。

7

為什麼千辛萬苦考上公務員,卻依舊不滿足?

8

聽說幾年前有款同名的遊戲也是突然倒閉,萬萬沒想到新的天島也步上後塵。

9

這位一個字不認識的農民,竟然迷上了科學實驗。

10

她希望她的男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能跟她說上幾句情話。

11

這真是個艱苦的賽季,而且我要輾轉許多比賽地,真希望美美地睡上一個月。

此類不能在目標後加上「來/去」,視動詞性質決定是否能轉換為把字句。

兩者的差異:

  • 第1類的是指位移物(施動者)抵達終點;
  • 第2類的施動者使位移物(具體/抽象人事物)到達終點。

二、表「接觸、附著」

抵達終點後,表位移行為完成,因此也表位移物與終點接觸後附著的語義。

1

V+「上」+位移物(起點=終點)

12

書本/閉嘴巴/關窗戶...

此類動詞帶有開合義,位移物的起點=終點。

2

V+「上」+位移物(包覆終點)

13

穿衣服/戴帽子/圍頭巾...

此類動詞常是穿戴類,位移物通常是服飾周圍物品,可包覆身體。

3

V+「上」+位移物(出現在終點)

14

郵票/畫眼睛/寫名字/擺花瓶...

這些不同的「~下」也是這樣來的嗎?

補語「下」的意象圖示也是一種路徑的模式。某位移物從高處起點-->路徑-->終點。如下:從高處(起點)離開往低處位移,抵達終點。

補語「下」的語義皆是從位移運動的過程中衍生而出的,有以下幾種:

  • 一、「從高處往下位移的語義」;
  • 二、持續往下後,將「與起點分離、脫離」;
  • 三、往下最終抵達終點,表位移動作的「停止、結束」,位移物的「留存、擁有」;
  • 四、持續擁有產生量,因此有「容納」之義。

一、由高處往下位移

補語「下」最具體的語義是由上往下,這由上往下表現在「下」後之賓語:起點處所、位移物,以及姿態動詞。詳細說明,如下:

1

V+「下」+具體處所(起點)

15

二樓/滾床/跳火車(起點-具體處所)

此類動詞為帶有趨向義的動詞,賓語為起點處所,表從起點往下位移。

2

V+「下」+具體/抽象位移物

16

窗簾/放包包/流眼淚/降豪大雨...(具體位移物)

17

這個口氣/忍一時的恥辱/打基礎...(抽象位移物)

此類指的是施動者是位移物由上往下移動。當然表現在具體的物件, 至於抽象物件是由具體的空間上到下,延伸到抽像的空間如身體的空間,所以口氣從嘴巴(起點)往下到肚子(終點),以此類推。

此類動詞多帶有趨向語義。雖位移物也有離開起點的情況,但是在理解都圖像中,側重由上往下,因此,我歸在此類。

3

姿態V+「下」

18

/蹲/跪/趴/躺/倒/彎腰-彎身子

將身體看成巨大的空間,其中的身體部位就能彎曲位移,因此也能表現由上到下的情況。這類「下」後是不接賓語的,除了「彎下腰/彎下身子」。

延伸的語義之共同結構:V+「下」+具體/抽象位移物

位移行為一直往下後的動作變化,跟位移物的移動有關,因此,接下來幾個類比、引申出的抽象語義,補語「下」所接的賓語都是位移物,包含具體抽象的人事物。

依據位移物在位移過程的階段,再搭配不同語義的動詞,而衍生出幾類抽象語義:

二、與起點脫離、分離

補語「下」側重離開起點的語義,是跟「下」後的處所賓語有關,「下」若接處所賓語,一定是起點處所。既然是表達脫離、分離,因此著重在位移物的移動上,施動者使位移物從起點離開、分離、遠離等。

19

花朵/切爛掉的部分/取器官...(具體事物)

20

年邁的雙親/撇私人的情感/放恩怨... (抽象人事物)

  • 若帶具體賓語的動詞多帶有割離義的切割摘剪類動詞。
  • 若帶抽象賓語的動詞則多帶有拋棄義的拋扔丟類動詞。

三、停止、結束→存留、擁有

一直往下或下墜最後一定會碰到地面或終點,就會停止、結束位移行為;也就代表位移物的停止不動。此類常與停止義動詞搭配,如:

21

腳步/畫圓滿的句點/靜

停止後,若不再有任何動作,就表位移物的存留,甚至施動者的擁有。常與留存義動詞搭配,如:

22

一筆錢/留美好的回憶/拍照片

23

冠軍/訂婚約/接任務/闖大禍

四、容納

有留存擁有物,就必須有地方存放,因此藉由接上「位移物的數量」來表示容納的語義。此類補語「下」賓語為數量短語或者不定量詞短語,如:

V+「下」+數量短語/不定量詞短語

24

25個人/吃30顆水餃/擺幾張床

25

多少字/裝幾雙鞋子/喝5瓶啤酒...

至此,都是在解決第一個問題,不知道這樣是否在教學上能比較幫助老師教學解釋,或者學生記憶呢?

一些其他問題

1

那,在動詞後,加了「上/下」有什麼不同?

我們以「寫名字/寫上名字/寫下名字」來看,以下情境你會選哪個填呢?

26

A:

第一堂課,你會先教發音嗎?

B:

我會先教他們

27

A:

您好,我想申請自動扣款的服務。

B:

T沒問題,這是申請表,請填完給我,記得要在這個欄位,否則無法作業。謝謝。

28

A:

能麻煩你轉達我來找過張先生嗎?

B:

沒問題,(遞出空白紙)請及電話,我好轉交,謝謝。

從上面的情境,我們可以得出: ①寫名字----側重的是做「寫名字」這整個動作 ②寫上名字---側重的是須在要求的終點(通常是表格、考卷,名字該出現的“地點”)出現名字,重點必要終極目標。 ③寫下名字 ---側重的是名字的存留,在哪裡出現並不重要。

2

為什麼有「閉上」,沒「開下」,補語「上/下」不對稱?

當我們區別了補語「上/下」的差異,這些就好解決了。

3

可以「閉上(嘴)」:

「~上」的核心語義在於抵達終點,而嘴是屬於開合類的,起點與終點是一樣的,所以是「閉上」。

4

為什麼沒有「開下(嘴)」?

「~下」的核心語義在於離開起點,並與終點接觸的停止。嘴巴若抵達終點還是閉著的,跟動詞「開」的語義相矛盾,因此沒有「開下(嘴)」這用法。

5

而「貼上郵票」卻能有相對的「撕下郵票」?

還是在於「上/下」的核心重點語義。

  • 貼上郵票,側重的是郵票需要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抵達終點)。
  • 撕下郵票,側重的是要使郵票離開起點,也就是所貼的地方。

掌握了核心語義與意象,是否比較容易解釋、連結與記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