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向補語的難難難(六)--複合趨向補語:V上來/上去、下來/下去
佈咚發問
「我跑上來/去了」、「我跑下來/去了」語義具體易懂,就是從上面跑到下面,或從下面跑到上面,有方向性。但「休息了吧,再跑下 去就倒了」這裡的「跑下去」卻是繼續跑的意思,而非方向性;到底「上來/上去/下來/下去」搭配哪些動詞?有多少不同的語義呢?
複合趨向補語「V+上來/上去/下來/下去」,除了具體的方向性語義外,會因所搭配動詞的不同,而引發不同的語義。
先看下面這幾個句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這10句的「上來/上去/下來/下去」語義都不一樣嗎?該怎麼分類呢?
不是都不一樣,但不全一樣。
我們依語義的不同將這10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具有方向性語義(句1~句4)
又依動詞性質分為兩次類:1-A(自身位移)與1-B(非自身位移)。
1-A:隨動作的自身位移(句1-句2)
所謂「自身位移」所指的是動作的發動者本身(人或物)隨著動作而位移(位移物=動作者),此類動詞皆帶有方向義,包含表雙向義(⇅)動詞、單向義動詞(往上↑、往下↓),雙向義動詞是指能同時接「上來/上去/下來/下去」,而單向義動詞只能接「上來/上去」或「下來/下去」二則一。如:
1
2
11
動詞種類 | 舉例 | |
---|---|---|
雙向義(⇅)動詞 | 走、跑、爬、跳、飛、衝、飄... | |
單向義(↑)動詞 | 升、浮、疊... | |
單向義(↓)動詞 | 沉、掉、滾、摔、蹲、坐、趴、降... |
「自身位移」表示自發性或自然性動作,因此句子無法轉換為帶有處置義的「把字句」; 但可出現帶有使役義的「讓字句」。如:
1
2
11
而方向義指的是動作發動者從上面位移到下面(目標終點),或者從下面位移到上面(終點目標), 故句中可接地點(起始點或終點皆可),起始點帶 「從」,目標終點則放在「上/下」與「來/去」之間。如:
12
13
14
15
此類語義可表具體方向義(上述所舉的例子皆是),也可延伸至抽象方向義,只要有對照比喻的起始點或目標終點就可以。
而在抽象方向義中會發現,若是趨向說話者的期待,則傾向使用「~上來/下來」,若是違反期待的話,則傾向使用「~上去/下去」。如:
16
17
18
1-B:因動作的非自身位移(句3-句4)
所謂「非自身位移」所指的是人或物的位移是隨著動作發動者而產生的(位移物≠動作者),此類動詞本身並無方向義,因此「上來/上去」或「下來/下去」皆可接,看是接近說話者(用「~來」)還是遠離說話者(用「~去」)。
又由於是「非自身位移」,故可轉換帶有處置義的「把字句」。如:
3
4
19
20
21
語義上由於有從起始點到目標終點的方向義,因此也可接地點(起始點與目標終點皆可),起始點帶「從」,終點目標則放在「上/下」與「來/去」之間。
第二類:非方向義的「V下來」(句5~句8)
此類的「V下來」已非具體的方向義。而是藉由此具體位移過程中引伸出3種抽象語義「表從起點的脫離、遠離」(句5)、「達到終點後的停止、結束」(句6)、「停止後的存留、擁有」(句7),與「積累義」(句8)。
這些語義跟「來」有趨近、靠近說話者的意思有關,也與位移過程一樣:
位移品從起點離開--->趨近--->抵達終點--->動作停止--->位移物留存--->擁有位移物--->位移物的積累。
2-A:表脫離、遠離(句5)
此類動詞皆帶有從原始處離開、遠離的意思。通常不會出現起始地點,若出現的話,則會以「從」引出原始地點(句25)。語義表脫離、遠離,一定帶有人事物的位移,因此也可使用「把字句」。如:
5
22
23
24
25
其他動詞如:切下來、摘下來、採下來、取下來...
尚待解決的問題
上舉例句的「下來」幾乎皆可替換為「起來」,兩者有何不同?
2-B:表停止、結束(句6)
「停止、結束」所表示的是一種動態結束後的靜止狀態,因此這類動詞通常是「暗、停、閒、平靜、安靜、冷靜、穩定、緩和...」這類趨近靜止與停止語義的狀態動詞,除「停」外。如:
6
26
27
28
29
此類通常隱含著與其動詞語義相反的起始點,如:句6.指的是從「亮的情況」暗下來;句26則是讓心情從「生氣的情緒」平靜下來;句27從「煩躁的情況」安靜下來,從「不安的情況」穩定下來;句28懂得從「繁忙的生活」停下來;句29從「忙碌奔波的情況」閒下來。
2-C:表存留、擁有(句7)
這類動詞通常是帶有存留義的動詞,如「存、留、收、接(工作)、省、存留、保存....」,或能產出事物的動詞,如「拍(照)、寫、影印、、錄製....」。如:
7
30
31
32
此類的語義也可參閱「簡單趨向補語:~下」的B-1類,做對照比較。 該類的例句大部分可以轉換成「把~V下來」的句子。
尚待解決的問題
上面舉的例句(除句32外)的「下來」,皆可替換為「起來」,兩者有何不同?
2-D:表積累(句8)
這類「V下來」的動詞一般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限制,只是在結構上必須有表時間量、數量、內容量、事量等的詞彙語句,而句後能以「這樣」替代,而後常以「~,這樣V下來~」來說明意見結論。如:
8
33
34
35
而這「積累義」是從這些表「量」的詞彙語句而來的,可以是從點滴時間、繁瑣事件的積累,也可以是眾多繁複的內容、事物的積累;而這積累下來的結果多想表達時間花費長。
第三類:表繼續義的「V下去」(句9~句10)
這類的動詞限制也不大,除了無法持續的變化動詞無法進入「V下去」外(如:死、破、斷...),動作動詞與狀態動詞都可以。此類「繼續義」表示動作開始後的繼續或持續,因此句中可插入「繼續」,而無法插入「開始」,而且也常與「再」共現。如:
9
10
36
37
看到這裡,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有些動詞既可以用「下來」,也可用「下去」,兩者有何差別呢?
先說「狀態動詞」若帶有持續義,則不可接表靜止義的「下來」,所以沒有所謂的「胖下來」、「窮下來」、「美下來」,因為「胖、窮、美...」無窮盡,而不帶持續義的則可接靜止義的「下來」,請見上文2-B類。
至於「動作動詞」,有些可說「做下來」,也可說「做下去」,如:
38
39
可當作詞彙來教的「上下/來去」:
40
41
◎參考資料:
- 劉月華. 1996.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 台北:師大書苑
- 陳怡靜. 2004.〈現代漢語動詞後置成分之語法意義與教學排序 〉. 碩士 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