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學生華語語音糾音課(一)
有一次,我班上一個越南學生極為開心地跟我說,她去賣越南商品的商店買東西時,台灣店員跟她聊了許久,竟然聽不出她是越南人。這件事讓她開心得無法不跟我分享,也讓我頗有感觸:我相信「發音能讓母語者聽不出是外國人」對任何外語或二語學習者來說,都是最振奮人心的事,我應該時時記住這位學生臉上的喜悅,並多多忘掉糾音過程的挫折。
尤其是這幾年,隨著越南學生來台學習華語的數量逐年增加,班上時時可聽見帶著濃濃「越南腔」的華語語音此起彼落,如何教學生克服發音上的難題,成為了我語音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於越南語與華語在聲調、發音部位及發音方法上有一定的差異,這使得越南學生在學習華語的過程中,發音始終是個較難有效克服的難點。以下介紹一門針對外國學習者的糾音課程,這門課是我所任職的其中一所大學華語中心為學生開設的選修課程,設定對象並無國籍限制,只是剛好連續兩期學生均以越南生居大多數,因此便整理一些針對越南學習者的教學重點與大家分享。這門選修課每週1.5小時,為期七週共計10個半小時。
一、前測
- 讓學生先用兩分鐘介紹自己,老師提供提問單及參考句式,說的時候不可以看任何句子。
- 學生再以問答形式完成一個問題,由A問B答,再由B問C答。直到最後一個同學當問的人,第一個同學(A)答。 問題:你常運動嗎?你最喜歡做什麼運動?為什麼?
- 自我介紹及問答均以錄影方式完成。
- 老師觀看影片並記錄學生個別及共同的發音偏誤情況,依此安排課程加強重點。
二、介紹華語聲母
目標:幫學生重新建構華語聲母發音的系統性,對華語語音的認識能更加清晰,以掌握發音要點。
(一)聲母發音部位重整:
- 依照發音部位的前後順序、發音的難易度、發音的相關點重新整理練習順序。使用的是圖面的講義,先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發音的發音部位。
- 從討論結果可發現學生多半分不清3~6的發音。因此,在這個環節裡,學生單純地先好好地察覺發3~6這些音時,舌頭(舌尖、舌面)在口腔內部中與哪些部位產生作用。
- 讓學生依據1~7的發音,分組討論出相對應的詞語以供練習。比如(由外往內):b杯子、p蘋果、m貓、f法國、c早餐、s吐司、z足球、d弟弟、t同學、n你好、l六、sh老師、ch春天、zh報紙、r熱、j捷運、q請問、x謝謝、h後面、k咖啡、g高雄。
- 依據學生所列的詞語組合成句子,可自由增加需要的詞語,例如下面這個句子包括了全部的聲母(此練習模式也反覆使用在其他發音的教學上,下面不再舉例) 句子:謝小姐說她的母親早餐在家吃了四片法國吐司,喝了兩杯中的熱拿鐵咖啡。
- 念讀句子時先帶學生畫出基本的停延線以縮短輸出的詞語數量,最後請學生不看說出整個句子。
- 學生標出自己發音部位仍然不穩定的詞語,作為下次改進的項目。
(二)聲母送氣方法:
- 利用「氣流需能讓桌面上的乒乓球往前滾動」的實際操作,以此經驗連結,糾正學生送氣時過短,使得送氣總稍嫌不足的偏誤問題。
- 認識不送氣音仍多少帶有氣流,重點放在發對送氣音的經驗累積以對照不送氣音的區別。
- 念讀「送氣對比不送氣」的詞語,使用的講義從單音節到多音節詞,可在聲母後加上「~」符號,提示聲母結合韻母前的送氣情形。
- 學生分組討論列出詞語,並將詞語組成句作為念讀材料。
三、認識韻母的偏誤發音
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所發的韻母為何產生偏誤,瞭解自己在發音時需掌握的發音重點是什麼。
(一)a、e、ê的混淆問題
- 部分學生有a和e的混淆問題,偏誤的產生主要在發a音時口型不夠大,正因口型張得不夠,也影響了舌位不夠低,使學生不僅發a音有偏誤,發複韻母ai和ao時也帶了e音。針對這點,我發現用一支很可愛的影片就能在笑聲中得到不錯的效果,但持續地練習才能真正的穩定下來。
- ê和e的混淆應是絕大部分越南學生的共同偏誤,尤其在ie時,韻尾ê的發音常帶e的影子。針對這一點,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察覺到發展唇音i時嘴邊肌肉往兩邊用力的感覺,發音時口型不能太鬆,發ê時也一樣,嘴型及肌肉的用力方向保持和發i時一樣,僅嘴型大小的差異。反觀發e音,不強調嘴角肌肉往兩邊用力,且發音時帶了下巴往下的動程,口型與發ê音是有明顯差別的。
- 教ie發音時可請學生將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分別放在嘴角兩側,提醒自己肌肉用力方向。
(二)介音脫落及添加的偏誤
- 介音i的脫落:先讓i結合聲母後,再與後面的韻母結合發音,此練習方式可參考其他教學文章。
- 介音i的添加:偏誤情形如將「早安」說成「腳安」,偏誤的原因可能不只一種,如發音時將舌尖前音與舌面前音互相混淆所致,或者因為發音時延遲了口型的開展,使得在聽覺上有了類似i 的發音。糾音時可嘗試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張開嘴巴發出音以去掉多餘的i音。
- 介音u音的脫落:對策與i音脫落相同,即是先讓u結合聲母後,再與後面的韻母結合發音,對於擦音及送氣音來說,先結合的聲母和u音並不震動聲帶,而是強調口型和送氣,震動聲帶的是後方的韻母。可參考前一頁「聲母送氣方法」的講義,如「拖」的發音是先結合tu+送氣+o,發tu時,聲帶並不震動。
越南語有六個聲調,這使得學習者在學習華語前便有聲調的概念,也知道聲調的重要性,然而,經觀察發現,越南學生對華語聲調的掌握並未因此而佔優勢,反而,有些聲調或聲調組合的偏誤正是因為受到母語的干擾,而變得極其難改。其中,又以第一聲和第四聲的混淆、第三聲發音的「低」特徵不到位,以及整個語音調域偏窄為最常見,可說是越南學習者的共同偏誤。針對這個部分,我們就留待下一次完成吧。後續的部分包括聲調偏誤及糾音策略、語流音變、句末的贅音去除,以及習得加強等教學。